朱序没有一走了之,他选择向苻坚自首,苻坚十分欣赏朱序没有向李伯护那样出卖国家和朋友,“以序能守节,拜度支尚书;以李伯护为不忠,斩之”。在回想起淝水之败时,苻坚一定很想给当时放过朱序的自己狠狠来个大巴掌,如果不是朱序的阵前“叛乱”,苻坚早已坐在建康城中把握传国玉玺了。
二、投鞭断流,草木皆兵
建元十八年(382),苻坚亲率百万大军伐晋,志骄意满的他甚至扬言:“今以吾之众,投鞭于江,足断其流,又何险之足恃乎”。然而与前秦朝堂一片反对声不同,东晋文臣武将们皆团结起来面对强敌,谢安、谢石兄弟带着北府军已经等待多时。
眼见晋军壁垒森严,就连山上的草森都像人的形状,苻坚虽然在口头上承认晋军的强劲,“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”,但依然不认为十倍于对方的自己会输,他是心怀“混六合为一家,视夷狄为赤子”的天选之人,拿下东晋,毕其功于此役,他就是比肩秦皇汉武的新帝。
占据绝对上风的苻坚决定先礼后兵,他派出朱序劝降隔淝水相持的晋将谢石等人,“强弱异势,不如速降”,哪成想朱序直接说出前秦的虚实,力劝谢石渡河击之,“今乘诸军未集,宜速击之;若败其前锋,则彼已夺气,可遂破也”。另一边,苻坚惊讶晋军敢于主动出击,遂决定进行决战。
有大臣劝说苻坚就在淝水畔阻敌比较安全,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更能大获全胜,于是他下令军队稍稍往后退,给晋军留出渡河的空间。哪成想这一退还退出事了,朱序等人在前秦军阵后大叫:“秦兵败矣!”,前秦军乱成一团,随后被晋军大败,苻坚亦中流矢受伤,单骑逃走。
三、常胜将军,功成身退
朱序能在淝水之战时助晋胜秦不是偶然,在未被前秦俘虏前,朱序就是一位常胜将军。兴宁三年(365),梁州刺史司马勋割据称王,并起兵反叛东晋,大司马桓温表朱序为征讨都护,讨伐司马勋。半年之后,司马勋及其同党就被朱序押送到了都城建康,朱序以功拜征虏将军,封襄平子。
太和四年(369),朱序与前燕将领傅末波在林渚相遇交战,大败之,也间接导致了前燕政权在后一年被前秦灭亡。宁康二年(374),扬州吴兴郡发生叛乱,朝廷调令时任兖州刺史的朱序前去叛乱,平叛后又返回兖州继续担任刺史。
淝水之战后,朱序逃回东晋,继续发光发热。太元十一年(386),反覆三国之间的丁零首领翟辽杀害黎阳太守滕恬之,占据黎阳自立,任监扬州、豫州五郡军事,豫州刺史,屯兵洛阳的朱序讨伐并大败之。太元十五年(390),西燕进犯洛阳,朱序率军渡过黄河迎战,给刚称帝的慕容永迎头痛击。
英雄迟暮,朱序也未能幸免,因年老多病,他屡次上表朝廷请求解职,次数太多以至于朝廷直接下诏拒不接受所上表章。朱序也是个狠人,直接擅自离任,廷尉想要以此将朱序治罪,朝廷诏令宽赦不追究,但朱序最终病逝家中,朝廷赠左将军、散骑常侍。
此生唯一一败,错也不在自己;哪怕暂时委身敌营,也依然为祖国出谋划策;归国后继续活跃在前线,直到自己年老力衰,朱序的所作所为挽救了东晋摇摇欲坠的江山,当得起“名将”之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