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不比划说不清楚?都是刻在基因里的行为

手不比划说不清楚?都是刻在基因里的行为

为什么有人喜欢在说话的时候辅以手势?来自拉德堡德大学 (Radboud University)和柏林莱布尼茨语言学中心(Leibniz-Center General Linguistics ZAS Berlin)的研究人员发现,不光是人类,动物也喜欢做出动作来配合发声。例如,蝙蝠在飞行时的定位回声与拍打翅膀的节奏同步,而这可能与人类发声和上肢动作同步有关。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。

论文截图 | 参考文献[2]

当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回声定位时,肌肉收缩驱动翅膀拍动会导致肺部受到轻微挤压。因此对蝙蝠来说,在拍打两翼的同时发出声音能够节省能量,从而导致动作和发声同步。这与人类有节奏地比划手势情况类似,因为另一项研究表明,人类在说话时的手势会影响肋骨的运动,从而轻微改变肺的体积,进而从各个方面对声音产生影响。

人类说话时的手势和蝙蝠的运动-呼吸-发声耦合现象 | Pouw, W. & Fuchs, S.

研究负责人福克斯博士说:“我们开始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研究后惊讶地发现,动物将发声和动作耦合的现象非常普遍,而这对发声系统的形成非常重要。”

举例来说,在鸟类中,不会飞的雏鸟会发出幼雏特有的声音。但是,当雏鸟开始在巢中用翅膀练习飞行时,音色就开始发生巨大变化。而当它们开始使用翅膀飞行时,声音就近似于成年的鸟类了。

而这也发生在9个月左右的婴儿身上。当婴儿开始用手探索周边环境时,也会开始有节奏地“咕哝”一些音节重复的内容,比如“妈妈”或“爸爸”。因此,有节奏的手势可能在非常早期就与声音形成了关联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动作和声音有着如此深刻的渊源。

有节奏的手势可能在非常早期就与声音形成了关联 | Pixabay

这项研究从一个新视角入手,探讨手势如何与呼吸相互作用,进而与声音产生联系,为人类在发声和说话时配合手势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解释:这些系统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物理上的相互作用,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婴儿同期学习移动和发声的行为。

许多研究人员认为,手势是用来展示事物的,但实际上手势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指令行为,而是人类说话和表达的一部分。手势和声音如同乐队中的不同组成,互相配合来完成表达。

参考文献

[1]https://medicalxpress.com/news/2022-09-humans-gesture-ancient-movement.html

[2]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149763422003256?via%3Dihub

编译:绿洲

编辑:靳小明

排版:尹宁流

题图来源:Pixabay

研究团队

通讯作者/第一作者 Wim Pouw: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唐德斯大脑认知和行为研究所

通讯作者 Susanne Fuchs:德国柏林莱布尼茨语言学中心

课题组主页

https://www.leibniz-zas.de/de/personen/details/fuchs-susanne/susanne-fuchs

论文信息

发布期刊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

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

论文标题 Origins of vocal-entangled gesture

(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neubiorev.2022.104836)

原标题:《手不比划说不清楚?都是刻在基因里的行为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推荐

如何从 Ps4 中删除游戏? ➡️
爱奇艺的直播怎么看?在哪里
诛仙2:四大种族终极指南,你的修仙之路如何抉择?
固体废物 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